特朗普曾认为通过提高关税可以迫使中国屈服,中国迅速作出回应,展示了何为“精确反击”。4月初,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征收额外关税,而中国在短短24小时内便以一系列措施反击:对美国商品实施等额关税,涉及大豆、飞机、液化天然气等;将洛克希德·马丁、高通等12家美国企业列入“不可靠实体清单”;限制稀土出口,直接影响了美国军工和高科技产业。
美国人意识到,他们试图通过“脱钩”策略来威胁中国,但中国实际上正在与美国的商品实现“脱钩”。近期,中国已取消大量美国农产品的订单。据美国农业部最新数据,中国购买的大豆量下降了97%,猪肉订单在一周内减少了1.2万吨,仅剩5800吨,导致芝加哥瘦肉猪期货价格下跌。
美国大豆协会感到焦虑,其首席经济学家斯科特·格尔特承认:“中国对美国大豆出口的占比达到60%,我们根本找不到替代市场!”尽管特朗普还在坚持己见,但美国农民已经承受不住压力。在今年贸易战的冲击下,农业州的农民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破产潮;实际上,今年一季度,美国大企业破产数量已创下十多年来的新高,一旦供应链危机爆发,将对美国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。
特朗普误以为贸易战只是“美国施压,中国屈服”,但实际上并未理解中国采取这些措施背后的深层意义。中国并非被动应对,而是主动寻求减少对美国商品依赖的途径,这一策略的筹备可能早在2018年就已启动。
在能源、粮食以及高科技产品领域,中国已构建了成熟的替代方案:将液化天然气转向俄罗斯和卡塔尔,导致美国对华出口份额急剧下降;大豆改从巴西进口;华为“去高通化”进程已达到72%,中芯国际市值突破6000亿;C919加速量产,波音在华市场受到空客和中国商飞的挤压。这些举措并非一时冲动,而是经过长期论证和前期准备,逐步实施,以避免对市场造成过大冲击。
相较之下,美国除了提高关税,几乎没有任何准备。有媒体报道称,特朗普成立了“关税战危机应对工作组”,但至今未见成效。越来越多的美国媒体、专家和智库认为,特朗普在这场贸易战中必败无疑。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·克鲁格曼直言:“特朗普必败。”前助理副国务卿坎贝尔评价道:“中国是硬核玩家。”《大西洋月刊》甚至讽刺特朗普:“你不能发动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输的战争。”英国《每日电讯报》专栏作家安布罗斯·普里查德直言不讳:“特朗普的虚张声势已被识破,他注定要输。”原因在于,中国握有供应链王牌,拥有14亿人的内需市场,以及完整的工业体系。而美国除了印钞和加息,经济工具箱早已空虚。
专家们都在算经济账,可特朗普算的是政治账。
贸易战对美国是灾难,但对特朗普个人未必。只要他每天高喊一遍“美国赢了”,在“赢学”光环的加持下,他的红脖子基本盘就会继续买单,“川普币”不会跌,反而可能因为极端化支持者的狂热而升值。
问题是,美国经济能撑多久?摩根大通预测,美国经济衰退概率已升至60%。美联社最近的一份民调显示,约八成美国人担心,关税战将引发经济衰退,近六成认为特朗普政府“做得太过了”,就连共和党选民,对特朗普政策的满意度也只有一半左右。可特朗普会在乎吗?他只要2026年大选能靠“对华强硬”吸票就行。最难绷的是,特朗普的选举官网上,竟然开始出售“川普2028”的帽子,他是真想再来一个第三任期啊!
特朗普在这里瞎搞,全世界的希望都在中国身上。中国打赢贸易战,不仅仅是自己的胜利,更是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捍卫。如果美国靠关税霸凌就能逼别国屈服,那WTO规则就成了废纸,小国更会被随意拿捏。
中国的反制证明了一点:单边主义行不通,公平贸易才是正道。欧盟、东盟都在观望,没人愿意听从美国的号令,不管特朗普、贝森特发布多少命令,不管是要求不准报复美国还是要求限制对华贸易,其实都没多少人听从。世界在用脚投票,美国霸权正在失效。
特朗普还在扮演“强硬领袖”,可惜现实不配合。中国不退让,美国农民在抗议,华尔街在恐慌,盟友在疏远。这场贸易战,从一开始就注定是美国的败局。唯一的问题是:特朗普什么时候才会承认自己玩脱了?